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视窗
以笔为旗 以心为墨 努力描绘“三化”建设壮美蓝图
来源:工委宣传部     信息员:佚名     时间:2013-09-28     点击量:19646

于波.jpg

齐齐哈尔日报社要闻部主任 于  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于波,现任齐齐哈尔日报社要闻部主任。我发言的题目是《以笔为旗,以心为墨,努力描绘“三化”建设壮美蓝图》。
  作为一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在此发言,我感到无比荣幸。在齐齐哈尔日报社奔波这20余年,我始终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履行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细细品味,有劳碌的辛苦,也有收获的甘甜。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开始,到如今我已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及我工作的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发表各类体裁的稿件3000多篇,总计1000余万字。我本人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荣获三等功等奖励,2012年被评为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当记者是个苦差事,但能为市委中心工作服务,弘扬齐齐哈尔经济发展主旋律虽苦犹乐,乐而忘疲。这就是我当记者的事业心。我想,要吃好新闻这碗饭,服务好“三化”建设,事业心是前提,是基础。在齐齐哈尔日报社这样一个崇尚业绩与奉献,讲求人品与作品,重视作风与文风的团队里,我知道我很渺小,我是一滴水;然而我自豪,因为,我为大海所包围!
  “爬格子”很苦,要写出个好句子,不知要抓耳搔腮死掉多少脑细胞。但一段真情胜过满篇胡编乱造的故事,一个细节压倒一打花里胡哨的字眼。为了采写大型深度报道《鹤城唱响“东方红”》,我曾无数次奔波在昔日的荒地、坟地、废弃地、沙坑和杂树遍布的场地上,从市领导到局委办,从国机集团到一拖老总,从工地一线工人到各个相关部门领导,我的时间被寻找线索、筛选素材、深入采访、谋篇构思、精心写作、修改稿件填得满满的。为了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为了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我不遗余力、舍得“投入”,不计“成本”。连续半个月,每天忙碌13个多小时,其间两次病倒,却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为了采访工地上可歌可泣的故事,曾顶着炎炎烈日硬是爬上了缓慢爬坡的大卡车,等到采访地时,除了眼睛,从头到脚几乎成了个“土人”。接待我的一拖负责人在把我的记者证翻来覆去地看了N遍后,才摇晃着脑袋说:“好多年没见过像你这样能吃苦的记者了”。 庆幸的是我在工地里找到了隐藏的“珍珠”,“捞到”了一条条“鲜鱼”。35℃高温烈日下,采访工程建设现场总协调王继忠的谈话就在挖掘机、铲车、摊铺机嘈杂轰鸣的现场进行。王继忠视工地为家,几乎8个月时间都是在工地上过的。在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巨石垒垒的一拖工业园建设工地,我看到了他汗流浃背磕磕绊绊地走着;听他讲述披星戴月,日复一日,一个一个协调处理繁杂事务的经历;感佩他在征地迁坟等攻坚克难任务时的“壮举”。“宁拆一座房,不动一座坟”。征地迁坟那是难上加难。在征地区域内的321座坟中,无主坟160座,王继忠像对待自己的先人一样,尊重民俗,尊重逝者。按照风俗,每迁走一座坟,他都磕个头,扔一个萝卜。为了一拖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王继忠一次次的跪了下去,而这一跪,就是160次。正是勤奋的双脚带我发现了感动,想想这情景让我感念至今。当我采访撰写的大型深度报道《鹤城唱响“东方红”》刊发后立即在全国引发巨大反响,相继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建设报、黑龙江日报以及各大媒体网站纷纷转载,我也因此受到国家省市宣传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
  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属于某一家具体单位,但在人民群众面前,每一个记者都是中国新闻人群像的化身。我们的言谈、举止和行动,都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人。而手中的这支笔,提起来四两,落下去千斤。我这个人在生活料理方面比较懒散,但在工作上从不懈怠。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让我有了一种听到暴雨声在家里坐不住,听到警报声在夜里睡不着的“毛病”。夜深了,人们都酣睡入梦,可自己还在写字桌前抓头搔耳搜索枯肠;除夕夜,家家餐桌上热气腾腾,欢语笑声,可是我却撇下家人不顾,“夜猫子”似地四出捕捉新闻;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家家关窗闭户,裹足不出,而我又要赶赴危险的事故现场。
  我曾写过一拖项目、棚改工程、城市文化这样的重大题材,也曾写过老百姓衣食住行之类的微小事情;我曾为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奔走呼吁,也曾为一项项重大政策的调整而建言献策……从顶上“记者”这个“头衔”起,我就没有轻松过。曾经吃的苦、受的累、忍的气,很多是别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为了揭露传销骗人的把戏,我曾数次深入传销点探底,被我的报道刺痛的各色人物不仅威胁我的安全,还骂骂咧咧要拽我对薄公堂;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正当一家人难得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时,我突然脑筋一转,想到了“被媒体忽略的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特殊人群”这个选题。我坐不住了,找了个借口,出门骑上车子,急匆匆赶往福利院、殡仪馆等一些特殊单位。在殡仪馆,为了真切体验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我与化妆师一起走进停尸房,目睹化妆师完成了整个美容过程。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说:春节来我们这里采访,这个记者真是开了先河了!三伏天,一大早5点多,我来到环卫处采访运送垃圾的环卫工,跟着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走过坑坑洼洼的小路,把小巷厕所里臭气熏天的垃圾粪便一桶桶挑到车上。我曾跟搬家工人一起体验爬楼搬运物品;在太阳底下,坐在马路牙子上跟下岗职工一起找“工作”;在建筑工地上,与农民工一起扎钢筋……在特大洪水来袭那年,我曾坚守在泰来、昂昂溪抗洪第一线,穿着水鞋,披着雨衣,打着手电筒,在一线报道抗洪抢险工作。我用最生动、最有现场感的方式,记录下奋斗在一线的“最可爱的人”。我为了写作《红绿灯下的警示录》一稿,好几天不思寝食,我在现场目睹过交警处理过交通事故,我见过血肉模糊的车祸现场,看到过死者家属悲痛欲绝的情状,我以一个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对交通事故状况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和有深度的思考。这么多年,我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半夜时分从床上爬起拿着采访本往外冲,也记不清自己多少次踏着泥泞在风雨中采访,更记不清自己多少次下班回 家已是万家灯火。
  记者的生活不是诗意的,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生活特色,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更是经常性工作。今天我也许像个白领,可昨天我就是在田间地头和农民话家常的,也许明天我又要优雅知性地去做高端访谈、对话学者专家。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是常事,三餐不定、熬夜加班是常态。但我觉得没有激情、没有风险、没有学习、没有毅力,就不可能在这个行业扎根。我曾连天加夜连续值班,直至筋疲力尽;我曾为了到工地一线捕捉更激动人心的东西,差点跌落进正在打地基的深坑里……更有时候为了写好深度新闻稿件,在办公室写稿至凌晨两三点,然后就直接躺在沙发上……既要忍受奔波劳累之苦,还要忍受身体上带来的“摧残”,工作时间长了,我的视力、颈椎、腰椎、肠胃,都出现了问题。
  20多年来,不是极特殊情况,我不采用电话采访,一定要去现场。不当要车和要材料的记者,是我当记者多年来坚守的一条原则。一个记者倘是满足在一堆简报上编新闻,那就没味,一个记者如果只在通讯员介绍的基础上写稿,那就没戏。我担任鹤城晚报文化部主任期间,一直致力于报纸的改版与创新,做出鹤城大文化的高度与广度,深度与厚度,推动我市文化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这期间我先后出版了《打开一扇透气的窗》、《齐齐哈尔地域文化》、《心随波动》等多部书籍。我采访撰写的《北国风光绘神奇画卷——齐齐哈尔文化之冬可圈可点》、《特立独行的收藏人生》、《拯救满语文化》、《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清雅白玉兰今又梅花香》等宣传齐齐哈尔的文章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报、中国社区、上海新民晚报发表,扩大了齐齐哈尔的对外影响力。我曾经参与了中国报协中国晚协组织的《全国晚报老总看世博》、《全国媒体聚焦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工作,所写稿件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好评并获得优秀报道奖。我采写的《三优文明看黑河》系列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良好反响,受到省委宣传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好评。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一个合格的记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强烈的政治敏感性。我从当记者的那天开始,就不断地培养自己政策解读能力。我本人承担了日报大部分社论、评论员及时政评论的撰稿任务。我结合市委会议精神撰写的评论员文章《一枝一叶总关情》系列稿件,紧扣脉搏,关注民生,见解深刻,受到时任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我结合全市重点工作“走、比、看”考评活动配发的《落实才能让发展有力量》等系列时评以鲜明的观点,有力的论据,创造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引起社会反响。为推进“三化”建设,我撰写了评论员文章《目标明确,发展才能有方向》,同时我还为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为谱写鹤城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奋斗》。跳出看似冰冷的会议材料去寻找火热的改善民生之情,以事实论证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精准的评论点睛赢得读者共鸣,树立了媒体权威,让看似“高精尖”的命题变成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故事。
  我身上能够有幸烙上“记者”两个字,我以此为荣。我对这个行业的感情,用“喜爱”两个字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我来说,“记者”不是一个职业代号,而是融入我血脉里的灵魂,最初的选择确实因为喜爱,但是选择之后,我对它,已经是一种深深地挚爱了。我深深地挚爱着,因为从中能体会到别样的风景,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当通过报道、协调,几个月没亮的路灯重新亮起,照亮了百姓回家的路;盼了多年的公交车,终于开到了小区居民的家门口;门前猖獗多年的停车乱收费终于得到遏制;当千辛万苦写出来的稿件激起社会反响的时候,当深思熟虑的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时候,当一篇篇稿件被广泛转载、引起热烈的议论的时候,当读者从我的稿件中获得新知识和有价值的信息的时候,当一个个身处困境的弱者通过我的报道改变了命运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觉得为此吃过的任何苦都不值一提。
  始于激情,止于理性,我常常告诉自己。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以笔为旗,以心为墨,努力描绘“三化”建设的壮美蓝图,再苦再累,也会让我幸福满怀,一路走下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