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视窗
长篇纪实文学《追问》读后感
来源:齐齐哈尔调查队     信息员:王野峰     时间:2017-08-15     点击量:3357


     读罢《追问》,掩卷沉思,感慨颇深。这是一部反腐警示录,是党风廉洁建设的鲜活教材读本,通过文学的形式加强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通过腐败案例的真实描述、记录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警示我们每个中共党员,提升我党反腐、党员拒腐的决心……

     书中记录了许多贪官的真实经历,他们曾是备受瞩目的翘楚,也几乎都是因为腐败而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置,重则成为阶下囚,在监狱中了此残生。在读这本通俗易懂、纪实性文学作品时,像是坐在一个个被魔鬼诱惑过、内心受到无尽折磨的灵魂面前,倾听他们的哭泣,但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的栋梁之才,中坚力量,时代的标兵、楷模直到被反腐的风暴打垮,才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受权利、金钱、美色、利益、欲望的驱使,开始腐败。有人因为年轻时对一份感情的遗憾,经不住美色的诱惑,从细小的缺口开始腐坏;有人因为细节处被刁难,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 丢掉了理想信念,反而产生对权力滥用的病态渴望;还有人,看到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对社会主义前途丢掉了信心,撒手不管,乐得做甩手掌柜,最后无法控制形势,身不由己,有的事业再无奔头,认为没有必要再那么坚守,种种原因,最终都走上腐败的道路。

     产生腐败首先是理想信念偏离了预设的轨道,没能经受得起利益的考验、权利的诱惑,尤其中共党员,在工作岗位必须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从《追问》中得知,避免腐败首先要自身正,在面对外界的诱因时,才能保证不触底线,另外,觉悟的高低也是左右腐败的重要因素,觉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在生活锻炼中不断提高,必须在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中不断坚定,在实践中摸索,在“善”与“恶”之间的对抗,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与品行,方能杜绝腐败、远离腐败。其次,远离腐败还要远离不法分子的腐蚀,从点滴做起,不能滋生腐败,不要为了短期不法利益,放弃信仰,放弃党和人民的信任,需要校对好自己的行进方向,胜得过欲望,跑得过诱惑。

     《追问》描写的是关于腐败的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书里面都是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刻画出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可以看到从清廉到破纪再到破法的过程其实都不是一蹴而就,心智不坚定、信仰不坚定、党性不坚定、立场不坚定,每一段腐败纪实都是一个慢慢腐蚀的过程,这是值得人深思的。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

     《追问》是继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成果缩写,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打造反腐“零容忍”、“苍蝇老虎一起打”、“打虎”无禁区的反腐力度。如今的反腐力度是空前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于人、于己、于公、于私、于家、于国都是有益的。

     《追问》把诸多腐败分子打回原形,激起读者心中无法抑制的激动、喝彩;这是我个人对反腐认识循序渐进深化的结果,感悟警钟在身边时刻捶打。

一直以来,腐败官员都是“一夜之间”成为阶下囚,人生急转直下,在旁观者看来令人费解或猜测情有可原,难免让旁观者惊愕,甚至疑问。“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运气不好”等说法一片哗然,当然也有落马者自称“一时糊涂”,“后悔当初”“钱都没花”等。而最近自从读了《追问》后发现腐败并没有真正的突然落马或翻车,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长时间侥幸心理的必然,也不存在“一时糊涂”,他们几乎都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腐败“酝酿”,把自己炼成了彻头彻尾的腐败分子。同时,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应该是一个相对安静、循序渐进的上升过程,而不应该是《追问》中描写的职场大跳跃,满则招损,最后导致毁灭。

     《追问》中犯案的官员很具代表性,每一则故事都十分曲折,不亚于《人民的名义》。在利益、法纪面前,贪官的内心从无时无刻不在纠结变得坦然,行贿者也会像苍蝇一般盯着,不断产卵、腐化,滋生腐败。

     在《追问》中,很多官员都是贫苦出身,多数人童年留下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他们一心想通过学习、考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随着权力的扩大,他们的欲望也逐渐扩大,最初的理想也随之走了样,已经不满于现状,而在我们看来,他们在走入邪道之前,已经够我们羡慕的了,然而是欲望让他们最终步入了腐败的行列。

     《追问》是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的文学读本。我们每个人可以用来对照自己,对比自己与书中人物的病理特征,及时悬崖勒马,我们可以把《追问》作为我们人生的警示录来分析、解剖自己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腐败、远离腐败。

(作者系国调队调查员齐鸣)